
在明朝的永乐时候,皇上朱棣在东北那边搞了个叫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机构,还派了个叫亦失哈的太监去安抚那些女真部落。亦失哈是从女真部出来的,他对那边挺熟。朱棣还在听话的女真部落里设了建州卫和建州左卫,后来还加了个建州右卫,一共是建州三卫。永乐快结束的时候,建州卫的头儿李满住带着他的人马搬到了鸭绿江北边的婆猪江那边,就是现在的浑江。他们定居在了兀喇山,现在叫辽宁桓仁五女山城那地方股票融资比例,这样一来,他们就紧挨着朝鲜了,那时候朝鲜是李氏当家。
在1432年那会儿,也就是宣德七年,有四百多女真族的骑兵突然攻打朝鲜北边的闾延要塞。这事儿被平安道监司,也就是都观察使朴葵知道了,他赶紧跟朝鲜世宗说了具体情况。世宗一听,火冒三丈,立马把朝鲜的文官武将都叫来,开了个急会,商量怎么办。文官这边,像崔闰德、黄喜、许稠这些大臣觉得,建州女真已经投了明朝,那就是咱们的“老大国”(就是说明朝是朝鲜的老大),这事儿得用外交手段解决,要是动手开打,那不就得罪大明了嘛。可武将那边,崔士康、赵末生他们就觉得,这时候不打回去,以后麻烦就大了。最后,世宗听了武将们的意见,决定跟建州女真干一架。到了第二年,也就是宣德八年正月,建州女真的头儿李满住,为了表示友好,主动把抢去的六十四名朝鲜俘虏给送了回来。但世宗没领这个情,他还拿出永乐八年明成祖朱棣给朝鲜的圣旨,那上面说了,朝鲜得帮着大明打东北边境上的叛军。世宗这么做,就是想让大明知道自己为啥动手。
展开剩余65%
那时候,他们赶紧派人跑到北京,跟上面说朝鲜打算对建州女真动手,打算打他们一仗。到了三月,朝鲜的世宗大王就让大臣安崇善和金听两个人,开始起草一份叫“婆猪声罪榜”的东西,意思是宣布建州女真的罪状。紧接着,朝鲜的军队也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打仗,进入了最高级别的战备状态。建州女真这个人啊,一会儿投降,一会儿又反叛,还经常抢辽东的汉人东西。明朝朝廷其实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,一直想找个机会收拾他们,但无奈距离太远了,一直没能动手。现在好了,朝鲜自己提出来要打,明朝朝廷当然高兴得不得了。三月二十二日那天,明朝朝廷给朝鲜发了一道诏书,说他们可以随机应变,自己看着办(“王宜相机处置”)。这样一来,朝鲜就完全不用担心出兵的后顾之忧了,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打建州女真了。
四月份的时候,朝鲜的军队分成了七支小队,浩浩荡荡地过了鸭绿江,去攻打建州女真的各个部落。李满住压根儿没想到朝鲜会来这一手,被打了个手忙脚乱,连明朝给的建州卫的证书和命令书都被朝鲜军队给抢走了,老婆也遇害了。他只带着几个亲信逃到山里头,这才侥幸活了下来。这场仗,朝鲜军队杀了建州女真四百多号人,抢到的战马、牛羊多得数不清。因为这仗是在婆猪江那边打的,所以就叫做婆猪江之战。对建州女真来说,婆猪江之战简直是奇耻大辱,一向勇猛的女真战士竟然被朝鲜人打得这么惨,这在女真人历史上可是头一遭。这场仗也让朝鲜风光了一把。过了好些年,朝鲜的世宗大王想起这场仗,心里还挺感慨,说了一番心里话。
当皇帝的,要是守成之主,大多要么不喜欢玩乐享受,要么就特别喜欢干大事,想建立大功业。从古到今,继承皇位的皇帝们都得小心这点。我接过祖宗传下来的江山,管理着已经稳稳当当的国家,心里头一直记着这事儿。之前那次出征打仗,大臣们都说不行,说这是永远都对的道理。可我还是下令去打,最后还打赢了,这只是碰巧走运罢了,没啥好值得骄傲的。
婆猪江那一仗打完后,李满住为了避免和朝鲜再起冲突,就带着他的人马搬到了灶突山,那地方在浑河的上游。后来,他们又在柳河、清原、新宾、通化、桓仁这些地方安顿下来,慢慢发展,最后就成了满清的老祖宗。朝鲜那边呢,趁着建州女真后退的机会股票融资比例,就跑到鸭绿江上游去了。他们找了个借口,说要防备女真人来犯,然后就建了慈城、茂昌、虞芮三个大堡垒,再加上之前的闾延,一共是四个,人们管它们叫西北四城,或者西北四郡。这样一来,鸭绿江以南的地盘就都被朝鲜给占了。那时候,明朝在辽东的总兵官巫凯等几位将军,都向朝廷报告了朝鲜抢占土地的事儿,还想打回去,把鸭绿江南岸的地盘抢回来。可是明宣宗朱瞻基呢,他一心想着不惹事,觉得东北那地方又冷又苦,不值得去打仗,所以就找借口说朝鲜和女真那是“蛮夷之争,谁对谁错分不清”,把巫凯他们的提议给拒绝了。这么一来,华夏就彻底丢了鸭绿江南岸的地盘,真是太可惜了!
发布于:陕西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