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沃勒并未排除年内降息的可能性。他指出,若通胀取得进一步进展,美联储今年开始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“变得合适”,但可能需要通胀数据连续数月缓和才能让美联储获得降息的信心。在此之前,强劲的经济将给美联储提供评估经济表现的空间。“根据最近的数据,减少总体降息次数或将降息推迟到未来是合适的”。
人民币汇率在经历短暂贬值之后重拾升势。3月25日,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调8个基点报7.0996;26日,中间价再次上调53个基点报7.0943;27日,中间价变动3个基点报7.0946。上周,受日本加息“靴子落地”、瑞士央行意外降息等因素扰动,全球汇市出现剧烈波动,也带动人民币汇率创出新低,年内首次跌穿7.20关口。不过总体来看,人民币汇率在非美元货币中表现依然突出,跌幅相对较小。
随着更多险企接连增持,“险资举牌”时隔数年再次成为现象级事件。
11月28日,新华保险(601336.SH)举牌海通证券H股,成为国寿举牌申万宏源H股以来的首例险资举牌券商;
次日,中国太保(601601.SH)举牌中远海能H股,并表示“不排除后期追加投资的可能”。
截至12月9日,新华、太保、长城人寿等年内险资已集中举牌医药、环保、能源、交运、银行等板块标的,举牌次数创下4年以来新高。
依照保险行业协会数据,险资曾出现两轮举牌高峰。
一是2015年后,央行连续降准降息、保监会放宽险资入市限制,中小险企形成“资产驱动负债”的激进模式,在短期高结算率压力前铤而走险、配置股权。
此时的险资偏好地产等高回报板块,对争夺控制权有诉求,曾一度引发著名的“宝万之争”。
二是2020年后,国寿、太保等头部险企在险资投资权益投资放开、资本市场总体向好的情况下频繁举牌,标的选择上已有向高股息切换的倾向。
从整体逻辑看,本轮举牌可视为对2020年“举牌潮”的延续。
伴随着险企集体步入新会计准则过渡期、权益市场呈现底部回温迹象,险资对红利资产的侧重正越来越明显。
这一趋势也在作证,险资在权益市场中,已初步具备“耐心资本”特征。
红利意图强化
三季度末权益市场回温后,险资再迎举牌高峰,11月内5家险企已举牌7家公司。
举牌主体上,前三季度稍显沉默的大型险企已迎头赶上。
其中新华、太保11月内累计举牌4次;非上市险企中,前三季度净利领跑的中邮人寿也完成10年间的首次举牌。
从增持逻辑看,本轮举牌更像是2020年“举牌潮”的延续。
2020年的结构性“牛市”,以头部险企为代表的险资曾完成举牌24次。
彼时的资本市场整体回温,电气、食品等板块涨幅居前,有色金属、化工、电子同样有较好表现。
这一阶段,率先进入新会计准则过渡期的国寿、太保等头部险企频繁举牌,在标的选择上加码新能源等成长性板块、同时对高股息红利资产表现出一定偏好。
例如,新能源板块集体拉升的背景下,中国太保于当年2月买入赣锋锂业H股240.52万股、触及举牌线。
不过从当下回溯,这一投资的回报算不上稳定。
近年来,全球巨头的赣锋锂业在面对行业寒冬,规模大幅缩水。
Wind数据显示,赣锋锂业ROE(平均资产收益率)已由2020年末的10.75%降至2024年三季度的-1.41%;截至12月9日,PB(市净率)由14.57降至1.81、PE(市盈率)由376.45降至-46.81。
对比之下,此轮增持更聚焦于红利资产。
截至12月9日,国寿彼时配置的工商银行H股、股息率已由2020年末的5.71%增至10.19%(未剔除年内二次分红影响,下同),太保配置的农业银行H股则由7.01%增至9.05%。
在2024年的新一轮“举牌潮”中,险资策略持续切向防御、高股息特征进一步强化。
一是低估值的港股增配明显,18家被举牌公司中,过半为股息表现更好的H股公司。
例如本轮太保举牌的中远海能H股,截至12月9日股息率分别为9.92%,但同期A股仅为1.84%。
二是举牌标的普遍集中在公用事业、环保、银行等高股息行业,以及医药、非银等未来或有协同可能的行业。
18只标的中,近半数标的截至12月9日股息率维持在4%以上,其中绿色动力为7.99%、安徽皖通为6.75%、华电国际为6.64%。
告别“短钱长投”
对红利资产风格的进一步强化,也验证了险资的权益配置路上,已真正走向“长钱长投”。
A股历史中,让市场对险资记忆深刻的,仍是2015年后近乎疯狂的“举牌潮”。
彼时为应对2015年大幅震荡,保监会放开险资入市枷锁。
中小险企迅速形成激进业务模式,在负债端通过高结算率的万能险账户吸金、在资产端增配股权,仅2015年内,前海、安邦、恒大等中小险企已举牌高达62次。
其中最著名的当属“宝万之争”。
2015年7月起,“宝能系”旗下前海人寿等公司持续对万科发起控制权进攻;随后安邦等险资亦加入混战。
当年末,“宝能系”以24.26%稳坐万科第一大股东之位、安邦以7%的持股比例成为左右万科控制权归属的关键。
地产龙头“风雨飘摇”同时,各“巨头”也在A股市场频繁复制“宝万之争”,险资进一步沦为股东“抢筹”工具。
其中“宝能系”增持南玻A股至25%、引发高管集体离职;安邦、国华人寿等机构也通过持续举牌“染指”多家上市公司实控权。
这些案例中,险资呈现出鲜明的进攻特征:一是谋求控制权,二是漠视风险、呈现“短钱长投”倾向。
从资产负债匹配角度看,险资期限长、稳定性高,天然具备耐心资本潜力。
但高现金价值、低退保成本导致万能账户的资金流向与当期收益直接挂钩、流动性极强;若通过抬高收益底线、加杠杆的方式强行赋予其“长钱”特质,则极易导利差损风险。
2016年末,证监会、保监会先后对险资的杠杆收购与的套利行为作出谴责,各路“门口野蛮人”的收购行径,随之走向下半场。
站在当下时点回望,曾经风头无两的“宝能系”已在房地产调整中深陷债务危机;已受让安邦全部资产、债务的大家保险,至今仍在消化当年安邦留存的高利率万能险负债。
伴随着监管对人身险精算要求的收紧、资金流向的引导,最近两轮险资举牌,已逐步呈现出“长钱长投”特质。
2023年,证监会召开社保基金理事会与大型银保机构负责人座谈会,强调将主动加强政策协同,为养老金、险资参与资本市场提供支持保障;
2024年,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加大中长期资金进入A股力度;国新办两场发布会也明确提出,引导险资参与、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。
回看当下“举牌潮”,一方面,举牌资金已普遍源于自有资金账户、传统账户与分红险账户,负债久期明显拉长;
另一方面,新会计准则下的险资举牌,已意在把握窗口期吸纳低价高股息股票、获取稳定分红,而非“高抛低吸”赚取短期差价。
从标的选择看,2015年“举牌潮”中,仅2成标的股息率在5%以上;而2024年,这一比例已增至仅4成;2015年,约2成标的股息率为0%,但2024年并无相应标的。
化身耐心资本
已有多位险企负责人公开表示,公司当下举牌,一是亟需在长端利率趋势下提高权益投资比例、增厚收益;二是切入新会计准则后需要平滑业绩,同时拉长资产久期、满足资产负债匹配需求。
旧准则下,金融资产分为FVTPL(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)、L&R(贷款和应收账款)、HTM(持有至到期投资)、AFS(可供出售金融资产)4类。
新准则根据计量方式,分为AC(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)、FVTPL(以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)、FVOCI(以公允价值计量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)3类。
其中,TPL市价变动计入当期损益、OCI则不造成当期影响;但金融资产中,仅有偏长期、偏配置类的,有望计入OCI。
有限选择范围内,高息股恰好契合“长期持有”逻辑。
按照财政部要求,上市险企与非上市险企应于2023年、2026年先后切入新准则。
正是因此,2020年后提早进入新准则过渡期的国寿、太保已开启红利布局,举牌农业银行H股、工商银行H股等高股息标的;
随着险企集体进入过渡期,2024年起增配红利资产的主体进一步丰富,前三季度,长城人寿、瑞众人寿人寿等中小险企亦完成10次举牌。
可以预见的是,当下险资的投资逻辑已越来越接近“耐心资本”。
华创证券表示,本轮险资举牌主要倾向质地优良、业绩稳定的公司,体现险资对长期投资理念的践行以及作为耐心资本作用的发挥。
亦有业内人士指出,随着资本市场回暖,险资在四季度仍有持续配股的动力。
东吴证券指出,持续低利率环境下,随着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的打破翻翻股票配资,险资有望提升未来投资收益率中枢,未来伴随宏观预期修复与市场回暖,险企估值、业绩均值得期待。
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